节数变“劫”数 红包成木马

节数变“劫”数 红包成木马

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“双11”购物节,你的微信朋友圈里是否也充斥着各种“双11”红包?请小心,这些红包可能内藏木马病毒!昨日,佛山公安反电诈中心特别发布“双11”网络购物防范提示,提醒市民“双11”期间网购的四种高危行为,披露近期网购电信诈骗常用手段。

红包“劫”:乱开“双11”红包

为拿红包代金券 误中木马病毒

“‘××网双11红包’提前开抢啦”。近日,顺德容桂刘女士在微信上收到朋友发来的一个红包,点开后发现原来是某购物网站的500元代金券。要领到这张代金券,需要在打开的页面中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,如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手机号、银行卡等,填完资料后还需要扫描页面下的二维码。

可刘女士按照页面上的要求操作后,却没有领到代金券,反而在五分钟后收到银行卡内3000元被划走的短信提醒,这时刘女士才反应过来,立即向警方报案。

警方提醒,“双11”期间,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以派发红包的形式为促销活动预热。犯罪嫌疑人借机在微信朋友圈、微信群等互动平台中派发虚假“双11”红包、优惠券,诱骗网民点击,这些伪“红包”、伪“优惠券”中往往隐藏恶意链接或者木马病毒,市民在收到不明红包、优惠券时一定要仔细分辨,切勿随意点击。

扫码“劫”:扫“退款”二维码

冒充网站客服 骗走事主36790元

“您好,我是××网的客服,您一小时前购买的×套×品牌化妆品,订单编号是××××,由于系统‘卡单’无法发货,希望您能申请退款……”今年10月20日下午,家住南海盐步的张女士在某网站购买了几件高档化妆品,付款后不久接到一名自称网站客服的陌生电话,称其网购的物品因系统出现故障无法发货,让其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操作退款,否则款项要一个月后才能退回。

由于电话一接通,“客服”就正确说出了自己所购物品的名称、品牌、数量、订单编号,甚至收货地址,退款心切的张女士没有怀疑,随即加了“客服”的微信并扫了对方发过来的二维码,之后不久,张女士收到了银行短信提示,银行卡内36790元被悉数转走。

反诈中心民警表示,退款诈骗是目前最常见的网购类诈骗手法,不法分子往往冒充购物网站官方客服人员,以系统“卡单”、网银交易迟钝等为由,以电话或短信诱骗消费者访问钓鱼网站,或将木马病毒下载地址隐藏在二维码中,诱骗消费者扫描,从而盗取其网银卡信息, 盗刷卡内钱款。

链接“劫”:点击陌生人链接

市民欲退款 遭“钓鱼”上万元

今年8月10日,顺德容桂莫女士接到一自称某购物网站后台工作人员的电话,以事主的付款被卡住,需要办理退款为由添加事主QQ,后通过QQ向莫女士发送一链接,要求其填写身份证、银行卡、手机接收的验证码等信息以接收退款。

随后莫女士收到一条其银行卡信息,被转走999元,对方以操作超时为由要求事主重新操作,同时声称只要多次输入验证码就可以返回刚被“误转”的钱款,后事主分多次被转走3745.5元、5000元、2999元、1996.52元,当莫女士发现被骗时,共损失14740.02元。

据反诈中心民警介绍, “双11”电商促销期间,冒充电商官方网站、在线支付平台等的“钓鱼”网站活动频繁。网民忙于浏览各色商品页面时,一定不要忽略所接收链接的安全性,千万不要点击不法分子通过即时通讯工具、短信、邮件等渠道发来的虚假“钓鱼”网站。

信息“劫”:轻信物流信息

未验货就付“余款” 损失万余元

今年8月10日,顺德陈村朱先生在某网站向一卖家购买汽车配件时,对方打来电话与其沟通,表示只要事主用支付宝转账200元作为定金就可直接发货。

七天后,卖家提供的物流单号果然显示,朱先生所购物品已到顺德,此时卖家立即催促事主支付余款,信以为真的朱先生遂以现金转账的方式将余款9750元转账到对方提供的账户里,后来朱先生并没有收到货物,嫌疑人一直关机。

 

据了解,虚假物流信息诈骗是网购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诈骗手法,不法分子以送货先交订金为借口,用假快递单骗取受害人信任,再诱使消费者转账支付“余款”。另外,还有不少消费者出于对电商平台的信任,收货时没有拆包验收的习惯,不法分子非法获取消费者货到付款类的网购信息后,送假快递上门骗取货款。